LOGO

那熊

情绪是什么

How We Feel

图书语种

价格
¥59.90



图书品牌

编/译者
黄珏苹

版次
2018-3-15

拥有这本书的图书馆:

尼尔和我
北京西城区

留言:

尼尔和我 2018-10-22 13:48:40


目录

前言 破译情绪的故事
1 愤怒——炽热的喷发
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
情绪研究的起源
愤怒的丑恶面孔
理性VS情绪
认识大脑
皮肤反应揭示真相
易怒家族
基因与环境
听证席上的大脑
安抚你的失意
尾 声
2 内疚——洗不掉的污点
糟糕的行为
内疚、懊悔和羞愧
洗刷内疚
内疚与时间
如何选择
内疚在大脑中的发源地
一个天才画家的故事
文化背景的力量
脑扫描说明了什么
眼见是否真的为实
道德脑
尾 声
3 焦虑——对未知的恐惧
恐惧还是焦虑
焦虑的谱系
对恐惧的条件反射
大脑中的焦虑
焦虑的哲学
另一条道路
塑造你的大脑
让平和化蛹成蝶
尾 声
4 悲伤——沉浸于不存在之中
垂头丧气
泪流成河
悲痛与身体疼痛相似吗
如何定义抑郁
用语言描述情绪
我的悲伤你不懂
寻找缓解悲伤的分子
古老的疗法
尾 声
5 共情——帷幕后的真相
舞台上的魔法
情绪的镜子
在互动中表演
演员的窍门
表演的悖论
现实还是虚构
姑且相信
沉浸在幻觉中
尾 声
6 快乐——幸福的碎片
苦尽甘来
快乐的标志
快乐带来创造力
制造快乐的分子
左脑快乐,右脑悲伤
享乐主义VS幸福主义
测量幸福
尾 声
7 爱——综合征与十四行诗
柏拉图之爱
一见钟情
高潮之后的低谷
情绪背叛了眼睛
承诺
我们如何选择伴侣
爱情超市
尾 声
后记 在科学中保留诗情画意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尼尔和我 2018-10-22 13:49:38


序言

[前言]
破译情绪的故事

当我在神经科学实验室里工作时,时间的快慢取决于我做实验的节奏。实验室就像一座岛屿,地处偏僻,与现实相距遥远,自成一体。从16岁起,我就向往着涉足这个世界。在实验室里总会有很多事情要做:配制溶液,做精细的解剖,提纯宝贵的分子,照料实验动物。这些工作一环扣一环,其中有些工作不时会打断我的白日梦,同时还会指向重要的研究问题。在这些工作的间隙,我会记笔记、画图表、进行计算。为了搞明白像情绪和心智这样不可言传、非常个人的事物,我投入了很多时间,积累了零散的技术信息。

探索人类大脑的秘密成了我深刻反思的机会。这就像询问我所不熟悉的那部分自我,也像是破译大脑用密码写成的故事,我和我的实验都参与了写作。大脑组织、神经元、DNA片段都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我们一个事实一个事实地破译,直到揭示新的真相。

每天晚上,我都会站在堆满空玻璃器皿的洗涤槽前,实验大褂被弄脏了,实验日志也洒上了化学药品。我思考着我取得了什么进展,这些想法通常也需要冲洗。无论我花费了多少时间,付出了多少努力,似乎总是有没完成的事情。一个问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每个实验都需要验证,还可以对结果进行另一轮分析。但是第二天我已经安排了故事的下一章。

在回家的路上,实验室中的角色暂时被抛到脑后,我会开始思考另一个故事,那就是我自己的情绪生活。我是其中的主角,有我自己的脚本,故事的线索和发展还有待发现。回到家,我会面对自己的情绪。

情绪,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情绪,也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某一刻我们陷入悲伤,下一刻便重新燃起了希望。有些情绪追赶着我们,有些情绪躲避着我们。情绪常常令我们受伤,或者令我们感到疲惫。有时候情绪也会把我们高高地举起来,或者把我们带到远方。这就是为什么知道如何摆脱某些情绪会很有用,至少要学会如何驯服它们的原因。而对于快乐的情绪,我们希望它能够随叫随到。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每当我告诉新认识的人我是位神经科学家时,无论他们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想对我的工作有更多了解。如果我接下来提到情绪,毫无疑问,这一定会让他们和我攀谈起来。人们会让我给他们提供有关情绪的建议,比如怎样控制脾气,怎样忘掉令人不快的记忆,怎样克服恐惧,怎样获得快乐,甚至怎样挽救爱情。尽管我是研究大脑的,但依然不能对这些问题有问必答,这时他们一定会有些吃惊。

伟大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给予了我们古老的智慧,他告诉我们,发现现象的原因并不一定能同时揭示它对我们,以及对我们的生活的意义。大约在公元前399年,在临死之前,苏格拉底阅读了一本当时杰出的科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写的书。他听说阿那克萨哥拉发现了一种被称为 nous(心智)的元素,它可以解释万事万物的本质。苏格拉底希望在那本书的帮助下解开关于存在的谜题。然而当他意识到nous只是影响自然界元素(比如空气和水)的一种力量,不可能让他更多地了解生命的意义时,他很失望。科学并不是通向自我认知的道路。

如何收集科学知识,以便学会怎样生活或者怎样了解自己?在新千年里,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丝毫未减。在我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偶然读到了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是从德国社会学家兼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18年的演讲转录过来的,题目是“以科学为职业”。根据这一题目,我以为文章中会表现出与我一样的研究热情。在文章中,韦伯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述了科学对个人问题和生活中更广泛问题的意义与价值,但其中的教益并不很令人鼓舞。在韦伯看来,科学的作用是让人逐渐形成知识性的理性化,他使用的词是“醒悟”(disenchantment)。是的,科学意味着人类的进步,但它并不是生活充满存在性意义的同义词,因为科学只教会我们如何“凭借计算”来主宰生活。这篇文章激起了我强烈的反应。科学怎么可能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呢?

我对科学的惊叹并未因此而受影响,但韦伯提出的关于科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活、理解我们自己的问题却一直在我心中回响着。

事实上,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变得更加紧迫了。如今我们生活在科技无处不在的世界里。大量有关大脑的信息告诉我们,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是神经元的网络,如果能搞明白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我们就差不多搞明白自己究竟是谁了。人们满怀热情地相信,破译大脑的密码能让我们继续秉持古老的格言“认识你自己”,来证明苏格拉底错了,因为我们可以用科学解释我们的存在,甚至解释这个非常私密、朦胧的领域:情绪。

然而,大脑的神经元脚本真的能告诉我们情绪是什么吗?

这本书就像一本故事集,汇总了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的故事。在揭示神经科学对情绪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也会告诉你,在我的研究和生活中,这些发现对我有什么意义。我会一章一章地揭露,情绪的神经潜台词什么时候能够使情绪的某些特性变得清晰鲜明,什么时候它们只是我所感受到的情绪的附属物。那些有关愤怒、内疚、恐惧、悲伤、快乐和爱的故事将会为我们展现出情绪纷繁多彩的神经机制是如何令人惊叹不已,又如何留给我们一些未解之谜的。

尼尔和我 2018-10-22 13:50:09


后记

这本书与以往翻译的有关情绪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书籍不太一样。差别在于作者没有完全或大部分运用神经科学来描述情绪,相反,他的探讨结合了一些更柔软的角度,比如戏剧、哲学、绘画、诗歌和个人情感经历。在看惯了美国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的著作后,欧洲神经科学家的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一般会认为,作为神经科学家,作者一定会自豪地表达神经科学有多么强大,多么尖端,但是没有。作者强调了神经科学的局限性。他指出虽然神经科学领域中奇迹迭出,“但是它并不能概括情绪的全部”。科学术语可能永远也无法替代主观的丰富而私密的情绪语言。“对于大脑中可能发生了什么的客观详细的第三方描述是很有价值也很有趣的锦上添花,但有时只是不太重要的脚注”。任何一种角度和方法都是不充分、不完备的。我们应该把科学、绘画、诗歌、哲学等整合成一个多面的透镜,这样对情绪的理解才是丰满和立体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探讨了几种主要的情绪愤怒、内疚、焦虑、悲痛、共情、快乐和爱。这与我国最早出现在《礼记》中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基本一致,可以说这些情绪是人类共有的重要情绪,不分文化和种族。中医认为七情是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疾病,但是如果情绪过度,长时间不能恢复平静,便会造成气血紊乱,导致疾病。这说明了解情绪不仅有助于认识自我,而且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也有帮助。

最后说一说翻译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第7章中,作者开篇讲述了自己对一个高高帅帅的文艺男如何一见钟情、如何朝思暮想的逸事。我突然恍惚了,以通常的心理推断作者应该是女性,但这和记忆不一致,于是赶紧翻看作者简介,确实是“he”。好吧,佩服作者的坦诚。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这里对冯征、王璐、赵丹、徐晓娜、卫学智、张宝君、郑悠然和王彩霞表示由衷的感谢。

希望发布您的读后感或评论?请先登录那熊账号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